查看原文
其他

尴尬的两栖爬行动物,该何去何从?

赵娜 中国环境 2022-07-17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龟、鳖、蛙等两栖动物是否属于水生野生动物,人工养殖的能否继续销售、食用,牵动着近200万从业者的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明确回应了包括中华鳖、乌龟在内的绝大多数养殖龟鳖类和蛙类中的牛蛙和美国青蛙两个引进种可以养殖食用。


听到这一消息,广西桂林资源县的养殖户李新说:“我的甲鱼得救了!” 


到底还能不能养?


前不久,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的养蛙专业户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提到2000万斤泰国虎纹蛙压塘禁止上市,蛙农突然间没有了生活来源,“政府叫我们转营,试问我们又有能力做些什么呢?”


这代表了广大蛙类养殖者的心声。


在此紧要关头,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决定的通知》(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中华鳖、乌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给产业从业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表示,蛙类种类非常多,属于两栖动物。龟类为爬行动物,有两种类型:国外品种和本土品种。国外品种属于外来物种,是本土引进的经济物种。蛙类、龟类等两栖爬行动物,有些是需要保护的,有些却不需要保护。如引进的巴西龟、小龙虾等外来物种就不需要保护。


李新2006年在深圳不分日夜做外贸,后来头发掉光,身体垮了,便想回老家休养。当时浙江大学活性生物研究所的石蛙人工繁殖技术成熟,并向社会推广。他想到饭店一道3只石蛙的菜就卖180元,加上小时候父亲在山里抓过石蛙给他吃,立马有了养殖石蛙的念头。


山里水质好、环境好,李新开始养殖石蛙的前几年很顺利,并被评为县里的致富精英。但之后一场水灾让他损失惨重。


为了重新站起来,2015年开始,他在破旧的蛙池里试放了些甲鱼苗,并改造成稻田。


龟、鳖、蛙养殖作为一条致富路,让不少像李新这样的养殖户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李新的稻田小鳖


但在这次疫情中的经历,让李新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转型。虽然煎熬了一个多月后,甲鱼解禁了,但是他说:“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难,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只要有土地,还能种粮食,我们就能一起度过。国家要是有钱,能给予适当的转型补贴就好。”


属于水生动物,还是陆生动物?


在水生野生动物和陆生野生动物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那就是两栖爬行类动物。

大鲵。尹山川摄


王亚民说:“应该明确灰色地带,让其变成黑色和红色。这样一来,有助于养殖户下一步谋划。不然,养还是不养,往往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决定》明确中华鳖、乌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和农村农业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将按照水生动物进行管理。


什么是“水生动物”?王亚民说,普遍认为生活史的重要阶段在水中生活的为水生生物。鱼类非常容易区分,肯定属于水生。但是也存在模糊的类群,尤其是在陆地和水里都能生存的动物,如水獭等水生哺乳动物、蛙类等所有两栖动物和龟鳖等部分爬行动物。


“人们吃中华鳖几十年了,全国养殖规模非常大,属于水生动物已经比较明确。但有些蛙类却一直没有明确,国产的蛙类养殖到底属于陆生动物还是水生动物。比如,养殖户养的是水龟,属于水生动物,而人们喜欢养的宠物是陆龟,属于陆生动物。”王亚民强调,还有很多处于灰色地带的动物并没有予以明确,但两者应该井水不犯河水,该是水生动物的就是水生动物,该是陆生动物的就是陆生动物。”


据了解,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其中,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指的是隶属自然资源部的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挂牌国家公园管理局),渔业主管部门指的是归农村农业部管理的渔业渔政局。


水生动物保护的坎坷路


“若是划分一个时间点的话,2010年以前,由于经济发展需求,水生野生动物濒危严重。2010年以后,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自然资源逐步在恢复。”王亚民说,比如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的机会越来越多,鲸鱼也变得多了起来,江豚也在慢慢恢复。


王亚民表示,《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修订已有15年。在他印象中,分别于2000年、2006年参与过两次修改。


谈及为何修订了如此之久?他说,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需由国务院批准,并且需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一起报批。水生野生动物目录一直在修订中,撰写了很多稿。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其实没必要去修订,因为有“三有动物”名录,并且能不经过国务院批准,林业部门可以自己批,把想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都列入“三有名录”之中,但是水生野生动物必须列到国家名录中。


对比陆生动物,其实水生动物的保护更为急迫。相较于陆地生态系统18%位于保护地内,海洋保护区只占我国海域面积的4%,而淡水生态系统则更为惨淡。灭绝的白鱀豚、白鲟仅仅是这消失和即将消失物种中的冰山一角。

即将被烹饪的中华鲟。图源:网络


天地自然保护团队队长尹山川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表示出深深的担忧:“对很多处于陆生、水生界限上的物种,人们往往会因为利用的利益想将其脱离陆生范围,进入水生物种范畴。”


他说,养不养这些水生动物,和它在不在《人工繁育水生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名录》并没有关系。就算不在名录上的水生动物,有一些也应该禁止养殖。比如,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在名录上,实际上却有养殖的。大倪即娃娃鱼虽然在名录上,可以养殖,但因为养殖造成野外极度濒危。


“我国人工养殖的龟类估计有20多种,加上国外引进的外来物种,大概有三四十种。但国家允许养殖的品种却只有8种:本土的6种和国外引进的两种。这些养殖龟大都没有列入重点保护动物,龟类食用其实威胁着野外种群的生存。如今,野外几乎所有本土龟类都很稀少,处于灭绝的边缘。”尹山川表示。


对于两栖爬行类动物,其栖息地保护不仅仅是河流湖泊的问题,还涉及周边的森林等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因此,有专家建议把陆地保护地管理和其涉及生态系统内的野生动物保护相结合,统一管理部门。


尹山川也强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护监管能力,只会让本身不太受重视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命运更为坎坷。”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编辑:米西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新闻微信、中国环境新闻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10-67172392 

侵权举报联系电话:010-67112822


中国环境新闻投稿zghjxw001@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